<form id="717fb"><ol id="717fb"><ruby id="717fb"></ruby></ol></form>

          <b id="717fb"><ins id="717fb"></ins></b>
              首頁>> 要聞

            顆粒歸倉喜豐收 —— 沖刺糧食總產量全省“十連冠”

            發布時間:2022-09-20 10:00

            手機讀報看新聞,下載掌上達州
               編輯:李小平

            近日,位于達州大巴山腹心地帶,平均海拔1000米的萬源市,正值當地秋糧收獲時節,農村處處呈現出一派火熱的場景。農民們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開動機器,揮舞鐮刀,加快水稻、大豆、玉米等秋糧搶收進度,讓每一粒糧食顆粒歸倉。

            而海拔較低,素有“川東小天府、巴山米糧倉”的開江縣早在初秋時節,已完成水稻開鐮收割工作,今年開江縣收獲水稻種植面積達26.88萬畝,畝產量在525公斤以上的喜人成績。

            在豐收時節,這樣的喜人成績,達州各地都在上演。黨的十八大以來,素有“川東糧倉”之稱的達州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糧食總產量已連續九年保持在三十億公斤以上,穩居全省第一。今年1月,達州市農業農村局又傳來好消息。去年,達州糧食總產量達到324.2萬噸,比上年增加4.86萬噸,再次名列全省第一。

            擁有“產糧大市”“農業大市”“川東糧倉”等標簽的達州市,今年繼續錨定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持續擦亮糧食總量“全省第一”金字招牌兩大目標,不斷做強“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戰略,聚焦保障糧食生產總量、質量和效益三大目標,堅持糧食優先發展,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產,正朝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48萬畝、總產325萬噸,咬定產糧全省“十連冠”的榮耀不斷邁進。


            藏糧于地 夯實豐收之基

            金秋時節,行走在達川區田間地頭,秋風徐徐送爽。雖已完成今年水稻收割歸倉工作,但位于達川區趙固鎮興隆村的趙氏家庭農場仍是一派忙碌場景。

            “在政府各項政策的幫扶下,通過流轉土地等措施,目前農場面積已擴展至1000余畝?!碧崞鸾衲甑牟シN面積,趙氏家庭農場負責人趙華龍指向眼前的土地,眼里滿是自信,“目前的糧食產量不僅達到了預期,甚至超出了不少。接下來我們準備繼續大干一場,抓緊再生稻、再生高粱、秋馬鈴薯等農作物生產?!?/p>

            像趙華龍這樣通過土地流轉復墾種糧的大戶,在達州市不在少數。他們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要求,通過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流轉土地、做大產業,帶動糧食增產獲得收益的同時,也致富周邊群眾。

            喜獲豐收(劉世光 攝)

            “我們通過多種舉措,確保撂荒地整治取得成效,讓糧藏于地,才能夯實豐收之基?!边_川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明告訴記者,該區成立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撂荒地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基數摸排情況,采取分類整治的辦法,及時將撂荒耕地整治任務分解下達到20個鄉鎮,并制發《達州市達川區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確定了撂荒地整治獎補政策,其中對集中連片整治10畝以上撂荒地種植糧食的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田300元/畝、地500元/畝的標準進行獎補,有力確保了農村耕地應種盡種、滿栽滿插。

            據了解,達州市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相繼出臺了整治撂荒耕地穩定糧食生產硬措施,印發了《關于抓好2022年糧食生產和大豆擴種工作的通知》,確定了整治撂荒耕地10萬畝,騰退低效經濟作物1.5萬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高標準目標。

            達州市農村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撂荒地整治工作,達州市明確市、縣、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的責任,共安排財政資金2.5億元用于治理撂荒地,鼓勵各類主體共治,集體組織主動參與,多措并舉助力整治。2022年,全域采取高位推動保耕、盤活主體共耕、引導村集體統耕、配套服務助耕、嚴格考核督耕“五耕共治”模式,累計整治撂荒耕地28.9萬畝,騰退低效經濟作物1.53萬畝。采取財政擠、債券補雙向發力,發行債券6.88億元,實現畝均投入3082元,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12萬畝。

            藏糧于技 打破增產之限

            廣袤田疇間,農民種地挑上“金扁擔”。

            從稻谷收割到脫粒裝車,一人一車即可搞定,讓家庭農場的種植大戶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由人工播種到施肥除草,只需手指一動,讓不少農戶嘗到耕種的便捷……9月的達州大地,遍地金黃,豐收的喜悅蕩漾在田間地頭。水稻、玉米、馬鈴薯、大豆豐收的背后,是達州讓“藏糧于技”加速成為現實的真實寫照。

            位于達州市大竹縣的東柳醪糟生產加工基地,一排排機器正在有序運轉,新鮮的水稻經過脫殼、清洗、蒸煮等流程,被裝進一個個包裝精美的玻璃罐里,不久后將從大竹發往世界各地。

            大竹享有“中國糯稻之鄉”“中國醪糟之都”的美譽,這得益于良好的糯米品質,也得益于大竹藏糧于技的發展戰略。

            “現除發展集中連片優質糯稻基地8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5萬畝,還輻射帶動全縣糯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30萬畝,全產業鏈綜合年產值67億元以上?!贝笾窨h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大竹縣通過長遠規劃與科學布局,成功建成四川省三星級糯稻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大竹縣正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大格局,科學規劃出了四川大竹-重慶墊江-重慶梁平40萬畝糯稻融合產業示范帶,為糯稻產業融合進一二三產統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顆粒歸倉(唐進軍 攝)

            前段時間,我市迎來馬鈴薯收挖季節。據統計,全市有10余份新品系達到4000公斤/畝以上,最高畝產在505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2218公斤,最高馬鈴薯單株達3.25公斤,商品薯率均達80%以上。此外,選育出11個增產極顯著彩色馬鈴薯新品系,平均產量達3425公斤/畝。這是市農科院育種專家通過多年優化育種方向、嚴格把控選育標準和扎實育種技術所取得的一大突破。

            “目前,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研究探索技術在種糧大戶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已被廣泛推廣應用,畝均節本增效200元以上?!笔修r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研究員寧孝勇告訴記者,針對當前農村勞動力緊缺,而種糧大戶用工多、用工難、勞動成本高的難題,他們積極探索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目前,達州已成為該技術在全省推廣面積最大的市,實現直接把種子通過人工撒播或機械播種到田里,不需要通過育苗、移栽環節,綠色高效,大大節省了用工和種糧成本。

            豐收景象(唐朝祥 攝)

            藏糧于技,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8月10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達州市人民政府、宣漢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圍繞達州糧食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共性問題等,重點從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技術攻關、糧食學科建設和優化布局、糧食高能級種業實驗平臺建設、糧食科技成果示范轉化、糧食安全科技保駕護航等五大方面開展合作,奮力提高達州糧食單產,推動達州糧食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持續擦亮達州產糧大市“金字招牌”。

            據了解,去年達州市通過引進中國科學院專家建立工作站,開展水稻制種和再生稻推廣集中攻堅,開展優新品種示范展示,全市范圍內推廣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204.41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8.76%。通過一體推廣免耕、直播、綠色防控等綠色節本高效技術,全市主要糧食作物直播面積達到155.8萬畝,創建綠色高質高效萬畝示范區40個、面積71.6萬畝,建成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3個、面積31.75萬畝。通過重點支持糧油園區建設,建成省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3個、市級園區9個、縣級園區10個,核心區面積達到35.5萬畝,輻射帶動建成150萬畝優質糧食基地。國家統計局達州調查隊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達州市糧食作物單產382.8公斤/畝,每畝產量比2020年增加2.7公斤,增長0.71%。

            藏糧于民 激發內生動力

            眼下,玉米和大豆的收獲季剛過,開江縣回龍鎮尖峰寨村村民龔見才看著今年的收獲,他開始盤算起明年的打算,“玉米套大豆我種了309畝,去年玉米400多公斤一畝,今年根據長勢和玉米的個頭,有500多公斤一畝,明年我準備再多種一些?!?/p>

            在回龍鎮,像龔見才一樣喜獲豐收的村民還有很多?!霸葌鹘y農業見效慢、收益低,村里的不少農民都出去打工了?,F在不一樣了,在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下,在家種糧食收益不低,還能照看家人,生活越來越幸福?!饼徱姴鸥嬖V記者,種植糧食不僅有專家幫助他們解決專業難題,而且還能拿到補貼,現在很多人都愿意留在家里。

            高粱飄香

            面對無人種糧這一困局,達州市不斷強化糧食生產保障,全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補貼等強農惠農補貼。今年以來,全市加快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種糧大戶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目前已經安排糧食生產、大豆生產、撂荒地治理先進單位(主體)獎補資金1.7億元,落實到位強農惠農補貼資金7.57億元。

            同時,達州市通加快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F已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635余個,新增糧油新型經營主體1023余家,培育30畝以上種糧大戶1495余戶、家庭衣場32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5余家、龍頭企業14家,規模經營面積達35萬余畝,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296.7萬余畝次。

            達州市農村農業局通報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下達晚秋糧食任務160萬畝,其中再生稻有收面積40萬畝、秋馬鈴薯85萬畝、秋紅苕15萬畝、秋玉米5萬畝、秋大豆5萬畝、秋雜糧10萬畝,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48萬畝、總產325萬噸以上,力爭奪得糧食總產量全省“十連冠”。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邵明 劉歡 邱霞

            來源:達州日報網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动漫